
昨天爆出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。国手徐昕向广东队递交了交易申请,明确表示不希望再留在该队。
一个俱乐部接连遭受两名国手要求离队,这样的情况实属罕见。而主人公正是广东队。
这一事件让人深感不安,必定老总和教练做错了事情。
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一场邀请赛现场。杜锋在比赛中对徐昕的怒吼和当场批评引起了轩然大波。
更进一步的原因在于参与比赛的次数及角色安排。长时间以来未能得到杜锋重用,一直被压在王少杰之后担任替补。
无论表现如何出色,位置始终固定。即使状态良好,名字仍挂在替补席上。
上个赛季有三次王少杰无法应对形势。只有在球队落后时才被紧急派上场挽回局面。
这三场比赛直接改变了态势。徐昕连续将比分追平,其中包括一次击败北控的绝杀。
然而,在场上庆祝过程中完全缺失。杜锋并未与徐昕击掌鼓励,也未表现出任何祝贺动作。
在比赛结束后也没有受到表扬。这段经历被刻意忽视。
尽管曾三次拯救杜锋,但轮换依旧没有改变。徐昕依然只是王少杰的替补。
他的场上时间平均被限制在10分钟。从使用顺位便可看出,俱乐部并未将其视为培养重点。
“给予的时间太少”这句话在内外部传颂。俱乐部对他的看重程度一览无余。
尽管三次力挽狂澜,但地位与身份却毫无改变。
身心俱疲,决定放手离开。选择转投新球队,认为那是更合适的道路。
此种情况并非孤例。两年前,另一国手赵睿也主动要求离开广东队。
赵睿的处境有所不同。他是重要球员,在比赛中得到了足够的机会。
他关注的是薪资公平性。他认为在这样的俱乐部前景渺茫,无法获得应有报酬。
这一事件持续了两年。最终,他如愿以偿地离开了广东队,加盟了新疆队。
如今,他已成为国家队的核心人物。他的影响力和作用远超过在俱乐部时的队友胡明轩。
而那些离开广东队的球员在其他地方都表现得游刃有余。无论是比赛表现还是心态,都显得更加愉快。
这并非单一案例。无论是赵睿、阿日还是周鹏,都置身新环境仿佛回到了自己的舞台。
一边是两名国手相继提出告别,一边是离队球员在新环境中茁壮成长。
这让管理层面临严峻问题。资源分配是否公平早已摆在议事日程上。
识人用人标准是否合理?是否存在任人唯亲的问题?这些都需要认真思考。
对球员是否存在不当打压?答案或许只有朱芳雨和杜锋心中清楚。
如果不进行反思,类似事件仍可能发生。仍会有人选择离开。
广东队已两次遭遇同样的打击,一次发生在两年前,一次则是昨日的事件。
然而,没有人为这些问题找到解决方案。当观众们提出质疑时,值得我们认真思考。